平均利润是如何形成的,平均利润出现前后( 三 )


包括原有资本的流出或流入 , 而且还包括
新增资本(包括银行信贷、发行股票、筹集
分散资本) , 直接投入到利润率较高的部
门 。 第四 , 劳动力已成为商品 , 相对过剩人
口经常存在 , 为其投资转移提供了更为方
便的条件 。 第五 , 交通运输、通讯设施的现
代化发展 , 为资本转移形成有利的物质技
术基础 。 正如马克思所说:“那种在不断的
不平衡中不断实现的平均化 。 在下述两个
条件下进行得更快 。 (1)资本有更大灵活
性 , 也就是说 , 更容易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
一个部门 , 从一个地点转移到另一个地
点’ , ① 。 正是由于上述条件的存在 , 在资本
主义自由竞争时期 , 等量资本才获得了等
量利润 , 使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在产
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银行
资本家以及农业资本家之间得到瓜分 。

第二问:

当剩余价值不被看成是可变资本的产物而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 , 它就转化成了利润(p) 。 利润在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 。

利润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 因为从表面上看问题 , 利润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 表现为在流通过程中产生 , 似乎不再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 。
希望采纳
平均利润是怎么形成的 1、平均利润的形成
平均利润是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的 。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 , 各生产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或资本周转速度不同 , 其利润率不同 。 资本有机构成高或资本周转速度慢的部门 , 其利润率较低;资本有机构成低或者资本周转速度快的部门 , 其利润率较高 。
在利润率不同的情况下 , 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 。 这同资本的本性相矛盾 。 于是便发生了资本的转移 。 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转向利润率高的部门 。 这种转移必然引起各部门生产比例的变化 , 进而引起各部门的商品在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 , 最终引起商品价格的变化 。
原来利润率较高的部门 , 由于新的资本的涌入 , 生产的扩大 , 商品的增加 , 价格的降低 , 其利润率必然趋向于下降;原来利润率较低的部门 , 由于许多资本的撤出 , 生产的缩小 , 商品的减少 , 价格的上涨 , 其利润率必然趋向于上升 。
资本转进转出 , 不断分配 , 直到各个部门能够大体上形成平均利润率的时候才会大致地停止下来 。
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后 , 资本家就可以实现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 。
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 , 实际上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被各部门的资本家重新分配的过程 。 平均利润率形成之后 , 资本有机构成高或资本周转慢的部门 , 所获得的平均利润量高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量;资本有机构成低或资本周转快的部门 , 所获得的平均利润量低于本部门创造的剩余价值量 。
2、生产价格的形成
商品的生产价格的形成以各个不同产业部门的个别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均衡化为平均利润率为前提 。 马克思说:“求出不同生产部门的不同利润率的平均数,把这个平均数加到不同生产部门的成本价格上 , 由此形成的价格 , 就是生产价格” 。 它是商品的市场价格上下波动的中心 。
由于不同生产部门的不同利润率均衡化为平均利润率 , 使平均利润同各产业部门实际所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在数量上发生了偏离 , 从而导致生产价格同商品价值在数量上的偏离 。
只有资本有机构成和社会总资本的平均构成相同的产业部门 , 平均利润才会同剩余价值相等 , 从而生产价格也才会同商品价值相等 。

推荐阅读